在坚守中寻找 在寻找中感动——《长春晚报》记者 何少梅

2017-09-06 14:08:59  来源:长春日报社

       何少梅.jpg

记者少梅文风细腻温婉。

        平时,我都是一名倾听者和记录者,今天,我要做一名讲述者,将我29个月以来在“寻亲记”栏目采访工作中经历的心痛、感动和幸福分享给大家,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仁给我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2002年2015年1月1日,由于工作需要,我从时事编辑部调到社会新闻部,成为一名一线记者。起初,我有些迷惘。我是一个性格比较文静内向的人,平时话并不多,对于如何打开不同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我有些不自信。但是我有两个优点:勤奋和坚守。我从小到大是在图书馆的书海里泡大的,经常能捧着一本书读到忘我,这样的爱好和坚持给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在采访工作中,总能接触到一些特别接地气的人和事,在领导的鼓励和指点下,我发挥自己的特点,用笔将对事件的观察记录下来展示给读者,走出了一条文风细腻温婉的路线。
        2015年3月,领导将新开辟的“寻亲记”栏目交给我负责,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我便下决心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做好每一个寻亲稿件的采写,因为只有用心书写的文字才能打动读者,让每一位阅读者都能够感受得到亲人离散的人的心声,才能发动更多力量帮助寻亲者早日圆梦。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3个感人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女儿寻找走失父亲。
        “你在哪里啊?我们找你一天一宿了,你快回来吧,我们不能没有你!”2015年4月8日,满面愁容的李女士走进晚报社会新闻部办公室,她的丈夫李忠一天之前从养老院独自一人外出后迷路走失。全家人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可是都没有找到。
        李忠50岁,家住白城市洮南县,夫妻俩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李胜楠。李忠和妻子没有固定工作,李忠靠蹬人力三轮车和在工地当力工赚钱,妻子在饭店做勤杂工。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可是一家人过得非常开心。李忠白天蹬了一天三轮车,无论多累,都不会忘记晚上给女儿买些水果带回家,然后一家三口围坐在炕上,一边吃水果,一边开心地数爸爸白天一共赚了多少钱。
        李忠每天赚的钱总是比别人多,因为他很善良,拉活儿从不挑人,无论谁坐他的三轮车都是赚到了,因为明明是5块钱的路程,拉到地方后付了3块钱,李忠总乐呵呵地答应着收下。
        李胜楠读书到初二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辍学了,她也不想继续读书了。李忠从此变得沉默不语,有一次,李胜楠听到亲戚们小声议论父亲,她哭着跑回家,跟父亲说决定重回校园为这个家拼一拼。从此以后,她从父亲的眼神里又看到了期待。李忠和妻子经常站在门口偷偷地看女儿读书,然后互相小声说:“你说话小点儿声,别打扰老闺女学习……”后来,李胜楠以全校第十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面对亲友们的赞扬,李忠挠挠头自豪地说:“我老闺女不用我操心!”
        2012年,李胜楠大学毕业后留在长春工作。李忠和妻子的身体添了病,他们仍在老家打工维持生计。李忠会经常背着妻子给女儿汇钱,告诉她别太紧着自己。女儿长大了,父亲的背不知不觉地被岁月压弯了。李忠走街串巷卖过菜、去工地扛过麻袋,还尝试着做买卖,可是并没有赚到钱。家里经济条件得不到改善,李忠开始喝闷酒。2013年,李忠逐渐开始有了患病的征兆。起初母女俩以为他是喝酒喝多了耍酒疯,直至李忠开始神志不清说胡话,母女俩才意识到他病了。
        从此以后,李胜楠和父亲的角色开始转换,她每个月开支了都会给父母汇钱。2015年2月,李忠病情加重,李胜楠将其接到长春的一家养老院找专人照顾,母女俩打工赚钱带李忠求医问诊。李胜楠说,父亲是她最甜蜜的负担,父亲在,家才在。
        2015年4月7日,神志不清的李忠不慎从绿园区某养老院走失。就这样发生了开头那一幕。当时,正在筹备婚礼的李胜楠自责不已,她发誓找不到父亲就不回去工作,也不结婚。
        我接到这个寻亲案例后,从李忠走失的第一地点长春市第二中学教师花园小区的博爱老年公寓找起。2015年4月7日7时26分,教师花园小区的监控录像显示,李忠走出老年公寓,到小区附近超市买了一包香烟后回到小区门口,停留了三四秒钟后沿着和平大街向北缓缓走去。8时26分,小区的监控录像显示,李忠又回到小区门口,徘徊了五六秒钟后沿着和平大街向南走去。8时40分,警方的监控录像显示,李忠从绿园小区门口走到锦西路,朝着春城大街方向走去。
        根据这两条线索,我和李胜楠一家沿街分头寻找李忠,逢人便拿出寻人启事打听有没有人见过他。一名身着保安制服的市民在看过记者手机里照片后说,他曾经在春城大街娜奇美商场对面见过李忠:“他站在小吃摊前盯着看了很久,看样子是饿了。”
        一名在路边修自行车的市民说,他曾经在青州路226路公交车站点看到过李忠:“他看起来很冷的样子。”
        9日,《长春晚报》寻亲记栏目以较大篇幅刊登了寻找李忠的消息,同时,我和我的领导、同事还有亲朋好友通过朋友圈发布了寻找李忠的消息,并公布了寻亲热线电话和李忠家人的电话号码。
        当日23时30分许,李胜楠和母亲李秀明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夜深人静的街头继续寻找李忠。李胜楠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
        “你是李忠的家属吗?我在朋友圈看到寻人信息……”
        “对,我是。”
        “他在我们派出所,你们快来接他吧!”
        在赶往派出所的路上,母女俩的心情很矛盾。既盼着是李忠,又害怕不是他。每次接到好心人打来的电话,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去找,可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万一这次又不是他,可怎么办?
        李胜楠一看母亲的状态不对,赶紧拉过母亲冰凉的手劝慰道:“妈,你别抱太大希望,万一不是我爸,我怕你会受不了。”虽然嘴上这样劝慰母亲,其实李胜楠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各种矛盾与纠结,她努力说服自己要控制住情绪。
        深夜的马路上车很少,母女俩坐的出租车一路畅通无阻,可是对于她们而言,在车上这20多分钟的时间却无比漫长。
        车还没有停稳,李胜楠一眼就看到了蜷缩在派出所大厅椅子上的熟悉身影,正是大家苦苦寻找的李忠。李胜楠没等出租车停稳,拉开车门一路狂奔到父亲面前,紧紧抱住李忠放声痛哭……
        李忠的头发里、脸上、衣服上都是土,鞋子上沾满了泥巴。他不记得自己这几天都去了哪里,只不停地说:我要找李胜楠……
        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此时此刻,他们只想回家。搀扶着虚弱不堪的李忠回到家中,家人为李忠换下沾满泥土的衣服,发现衣服的袖子已经刮破了五六条口子,袜子也不知去向。李胜楠煮了碗面条,看着父亲两三口就将碗里的面条连汤带水吃光了。她一边给父亲擦洗头发,一边哭着亲吻父亲的头发。
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眶也不知不觉地湿润了。临走前,李胜楠拉住我的手说:感谢《长春晚报》寻亲记栏目,感谢春城还给她一个完好无损的爸爸。感激,是我对这个城市最多的表达!亲爱的长春人,谢谢你们。
        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是被送养24年的女儿回乡寻找亲生父母。
        24岁女孩望秋刚出生两个多月时被九台的亲生父母送人抚养,从此远离家乡,跟随养父母在河北省邢台市生活至今。2017年3月18日,望秋和她的家人求助本报寻找现在可能仍在九台居住的亲生父母。
        1993年农历腊月十九,望秋在九台出生。她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由于家里老人一直盼着要个男孩,父母便决定将望秋送人抚养。望秋的亲生父母家附近住着一位从河北省沧州市嫁到九台的女子(姓名不详),常年在天津市贩卖烟叶为生。该女子的同乡王金立在河北省邢台市租房居住,其邻居范女士的二妹由于身体不好,婚后一直没要孩子,有领养孩子的想法。
        1993年3月5日,经王金立介绍,范女士二妹的家人从邢台来到九台,从沧州女子家中抱走了望秋。
         望秋从小在全家人如众星捧月一般的宠爱中长大,转眼间读小学了。有一次,全家人带她到大连旅游,当火车途经沈阳时,望秋的奶奶一时失言:“到东北了,离望秋九台的家越来越近了……”
        十几岁的望秋闻听此言立即睁大了眼睛,不依不饶地追问缘由。望秋的奶奶溺爱孩子,对她百依百顺,老人经不起她反复追问,最后只好把她的身世说了出来。
        望秋小小的心灵埋下了寻找亲生父母的种子。随着年龄增长,家人看出她的心事,善良的养父母由于心疼望秋,决定帮她寻找亲生父母。
        可是由于时隔多年,当时抱回望秋的养母的家人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依稀记得当年下火车后乘坐一辆三轮车朝东北方向走,后来下了公路走乡路,半小时后走了20多公里路才到中间人的家里,村子的名称只记得是两个字,附近有一条河。望秋的亲生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望秋的亲生母亲姓马,望秋的亲姥爷在九台火车站附近有一处门市房,经营旅馆或饭店,别人都叫他“老马”,当年九台只有一户姓马的人家,家境殷实。想靠这些线索寻人并非易事。以前全家人最担心的事是怕望秋的亲生父母反悔要回孩子,如今全家人却犯愁如何找到他们。
        当倾听望秋寻找家人的曲折经历时,我仿佛也和她融为一体,感受她发自内心的迷惘和牵挂,与她同悲共喜,在共同寻找和期待中望秋仿佛成了我的亲人。我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好:“新闻之外的温度,是来自对真实的忠诚、人性的感悟……”
        第二天,望秋寻亲的稿件见报了。九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为了提高寻人效率,我们栏目组联系到“等着我”的志愿者和九台微生活栏目组,联手帮助望秋寻亲。
        “望秋是我的亲妹妹,我们全家人已经找了她24年……”望秋寻亲报道在本报刊发后的第5天深夜,云南省昭通市市民高阳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她希望尽快与望秋取得联系,听听失散24年的亲妹妹的声音。
        高阳讲述,1993年3月5日,在九台后小屯村,望秋刚出生70多天,父亲高宪良和母亲马丽华为了逃避超生处罚,将其通过中间人送给河北的一对夫妇李先生和范女士抚养。此后,由于怕高家反悔,望秋养父母刻意隐瞒了去向。24年过去了,虽然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远在云南,高宪良夫妻却守着村里的老房子不肯搬到大城市去享福。因为他们一直在等着哪一天三女儿能敲响家中的房门。
        本报在一版以较大篇幅报道此事,得到多家门户网站的转载和市民的转发扩散,引发社会各界极大关注。高阳在微信朋友圈、新浪新闻里看到了转发《长春晚报》关于望秋寻亲的消息,通过寻亲记栏目里标注的新闻热线电话找到我们。在我和高阳通话过程中,她一直在哭。她一夜未眠,反复阅读关于望秋被抱走前后的所有细节和线索,确定望秋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三妹。
        所有的细节都吻合,只剩最后一步:望秋将和家人接受DNA亲子鉴定。4月20日,经过信息比对和NDA亲子鉴定,确定望秋为高家的亲生女儿。
        5月12日12时50分许,记者和同事陪同高宪良夫妇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迎来了离家24年的望秋。24年的彼此寻找,24年的苦苦等待,终于在这一天得以梦圆。
        望秋说,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后,无数次想过回到家乡的情景,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和家人相认的一刻。
        望秋的养父母非常爱她,这份爱超越了骨血亲情,正是这份爱让他们牢记关于望秋亲生父母的每一条线索。
        “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靠我自己的力量寻找亲生父母是做不到的,我能找到亲生父母不容易,《长春晚报》和《宝贝回家》的工作人员不容易。我希望以后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望秋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
        望秋说,她理解亲生父母当初的决定是出于无奈,她打算每年定期回来陪伴亲生父母,孝顺四位老人。 
        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也是一个寻找父亲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可以算作是升级版本。
        2016年6月23日,市民张泳向本报寻亲记栏目求助寻找其84岁的父亲张光宗。张光宗老人在64年前放弃学业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4年前,由于患上小脑萎缩,从此以后记忆停留在其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年代。6月22日凌晨,神志不清的他从工农广场附近的家中独自外出后迷路。这是老人第二次走失。
        张光宗平时常陪老伴孟光丽外出购物,并帮忙提东西。他很少独自外出,心情不好时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准任何人打扰。
        2016年2月的一天,张光宗独自下楼外出。当时雨雪交加,他迷路后来到南湖大路附近一家临街店铺。店主见其神志不清,立即报警并联系其家人。这件事发生后,张泳将父母家中的门锁换成比较复杂难开的锁,防止父亲再次走失。可6月22日5时许,孟光丽醒来后发现家中的防盗门虚掩着,张光宗早已不知去向,便立即打电话通知儿女一起外出寻找。
        小区监控录像显示,张光宗于22日1时50分许下楼,在院内徘徊几圈后走出摄像头监控范围。随着老人走失的时间越来越长,他的家人内心备受煎熬。
        张泳有一位同事的父亲曾因患小脑萎缩独自外出走失,家人找了三天三夜没有音信,最后在兴隆山镇一偏僻处的桥下发现了老人。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天气寒冷老人被冻伤,后不幸去世。
        我接到这个求助电话时,距离张光宗走失已经过去了30个小时,根据以往接触到的寻亲案例经验,家人失联后最宝贵的寻人时间只有72小时,过了72小时以后有可能失联者已经走远甚至发生意外。而刊登寻人稿件的报纸要于次日早上才能印刷出来,等市民看到报纸最少还得再等20个小时,第一时间将寻人消息发布扩散出去成了当务之急。我将张光宗照片和体貌特征及失踪地点等重要寻人信息发布到朋友圈、QQ好友群和公益群,在一个小时里得到近百位好友的转发,很快得到众多热心市民的回应和转发扩散。
        23日21时许,在朋友圈看到寻人信息的市民张燕春在南四环路附近发现一名神志不清的八旬老人,经确认,此人正是与家人失联44小时的张光宗。
        张燕春是个有心之人,她在朋友圈看到寻人信息后便记在心里。当晚和女儿晚饭后外出遛弯儿时遇到了张光宗,见眼前的老人看着与照片上的张光宗体貌特征很相似,可他手里拿着一张房地产公司的宣传单,急匆匆地走进路边一家超市,不像迷路走失的样子。张燕春跟进超市进一步询问:“大爷,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要打仗了,部队派我去送重要文件。”老人的言行举止显得有些异常。
        “大爷,您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啊?”张燕春继续问。
        “我叫张光宗,我的家……我记不住了。”此前如在梦中的张光宗猛然惊醒。
         张燕春担心老人再次离开后不好找,便一把拉住张光宗,她和超市老板说明情况,请求其让老人留在店内休息。热心的超市老板赶紧拿来水和食物递给张光宗。安顿好老人后,张燕春根据寻人信息中所留的电话联系到张泳。
        接到电话时,张泳还在路上发寻人启事,20时许,他还从那家超市门前经过……张泳立即通知其他在路上寻人的家人和朋友赶往超市。
        虽然张光宗走失期间下雨了,可其身上的衣服整洁干爽,而且精神状态很好。张泳拿出5000元钱欲表示感谢,被张燕春婉言谢绝。
        老人平安回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故事却没有结束,接下来还有更多感动与温度仍在延续。
        24日10时许,张泳专程赶到本报表示感谢。在父亲走失后,张泳接到了很多人打来电话询问老人找没找到。还有人说曾在金水家园小区附近看到过父亲,并帮忙一起寻找。这些打电话的人张泳并不认识,他们都是通过朋友圈转发得到的消息。
        22日23时许,一个特殊的电话打进张泳的手机,他不肯留下名字,却和张泳聊了一个多小时。原来,此人的弟弟患有轻微智障,他将寻找弟弟的经验传授给张泳。张泳来报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想将这些寻人“大招”分享给本报读者。
        首先,家人失踪以后不能乱,也不能盲目上街乱找。得有人指挥全局,有人行动,必须分工明确。报警是必须的,要拨打110报警,也要在辖区派出所报警并拿到报警回执。
        寻人行动可分组进行:第一组负责拿着报警回执寻求媒体、微博、微信朋友圈帮助,第一时间扩散寻人信息,这个寻人信息字数在50字以内,简洁明了,并加上微信寻人二维码。微博、朋友圈的寻人信息要由专人负责更新,维护关注度。第二组负责发放大量带有失踪家人彩色、清晰近照和信息的寻人启事,这些寻人启事要重点发放给环卫工人、巡警、的哥和酒店门前的代驾司机。第三组要查询失联地点的监控录像,包括小区监控、商家监控、天网监控、交通监控等,要将监控录像中失联者的影像截图,因为这是其失踪后的准确衣着信息。此外,查询监控录像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很多人反复查却查不到有用的线索,是因为很多监控器的时间设置没有定期维护,所显示的时间有误差,因此要在实际失联时间的基础上向前查询半小时或向后查询半小时,再根据所得到的有效信息缩小寻人范围。
        “家人失踪了,一个人找,一家人找和全市十几万双眼睛一起帮你找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张泳说,此次父亲能平安回家是全市人帮助的结果,他希望将这些得到的寻人“大招”和宝贵经验总结分享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
        29个月了,我通过寻亲记栏目接触过很多寻亲家庭,有些已经通过本报牵线搭桥一家团圆,有些家庭仍在我们栏目组的陪伴下走在寻亲路上。每当看到一个又一个家庭在我们栏目的帮助下重圆团聚梦,我的心里都会涌动感动感和满足感。一路走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在令人感动的同时,更令人感到一种激励、一种责任。
        最后,感谢《长春晚报》这片温暖的沃土,将十几年前那个害羞腼腆的小女孩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女汉子。我以自己的职业而充满自豪感,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一名好记者,但是我知道无论做哪行哪业,最重要的就是坚守,我愿意用坚守来记录下更多寻亲故事,用手中这支笔来传递更多温暖。
        如果您被我的故事感动,如果您也有想要寻找的亲朋,请您拨打长春晚报新闻热线电话:0431-89866777,电话的这一端,我一直在守候。

 

官方微博
友情链接  

长春晚报 | 长春新闻网 | 长春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