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泄洪
2020-07-20 09:12:12 来源:《长春日报》
19日3时许,接连两次震耳的爆破声后,安徽滁河大堤破开两处缺口,浑黄的滁河水涌入堤内的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蓄滞洪区,顷刻间绿野变成汪洋。这是继18日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后,安徽又启用的两处蓄洪区。
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作为长江一级支流的滁河水位由缓涨转为急涨,防汛形势急转直下。襄河口闸19日凌晨1时水位达14.33米,超保证水位0.83米,逼近历史最高水位14.39米。为确保流域人口和城市安全,安徽省决定启用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洪。
荒草二圩、荒草三圩作为安徽列入国家名册的蓄滞洪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武岗镇滁河干流与襄河交汇处。为确保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椒县已于18日上午对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滞洪区内人员、大宗财产和生产资料进行紧急转移。
滁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奚学军介绍,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总蓄洪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设计总蓄洪量6071万方。两圩顺利蓄洪后,预计将使滁河水位下降约70厘米,有效减轻滁河防汛压力。
据了解,沿滁河两岸共分布着24个圩区,人口约8.7万,其中万亩以上大圩5个,荒草二圩、荒草三圩作为生产圩,启用蓄洪可以保证滁河流域其他圩口内人员生命和财产免受威胁。此前,荒草二圩、荒草三圩曾分别于1991年、2003年、2008年、2015年4次运用。
释疑 有了三峡工程 为什么今年长江防汛还这么紧张?
“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持续发展,18日8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6.1万立方米/秒。这是今年入汛以来抵达三峡的最大洪水,本就紧张的长江防汛形势更加严峻。为什么有了三峡工程,今年的长江防汛还这么紧张?记者专访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陈桂亚,就长江防汛的焦点问题进行解析。 陈桂亚说,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汛体系中的骨干工程,地位重要、效益巨大,但三峡工程并不能“包打天下”。
陈桂亚说,今年长江防汛紧张主要是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降水多导致的。“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发生发展期间,三峡水库连“踩”5次“刹车”,下泄流量从3.5万立方米/秒降至1.9万立方米/秒,有效避免了城陵矶站超保证水位。6月以来,三峡水库等控制性水工程已经为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使按静态分析,也就是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的量计算,截至18日18时三峡水库已拦蓄洪水近100亿立方米,相当于700多个西湖的水量。
陈桂亚说,有了三峡工程并不意味着长江中下游防汛就可以高枕无忧。三峡工程本身有明确的防洪任务,主要是为了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堤防本身的10到20年一遇提升到100年一遇,提高城陵矶附近地区的防洪能力,减少分蓄洪量。三峡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并不是无限大,其本身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而汛期长江上游来水多年平均有3000亿立方米,拦蓄洪水的同时,需要择机下泄腾库。七八月份,三峡水库要留出充足的防洪库容来应对上游可能发生的更大洪水。
形势 一江一河一湖洪水齐发
当前一江一河一湖洪水齐发,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水利部加密会商频次,要求围绕三峡水库调度运用等关键问题,统筹蓄、泄、分、滞各项措施,加强滚动预报,精细科学调度,务实做好洪水防御各项工作。
据监测,18日18时,长江三峡水库入库流量维持在61000立方米每秒,水位涨至161.69米,接近长江宜昌站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江段仍超警0.73至2.23米;淮河干流王家坝水位28.08米,超警0.58米;太湖水位4.71米,超保0.06米,周边河网区有47站水位超警、23站超保;重庆、四川、湖北、安徽等地一些中小河流发生超警、超保洪水。
预报显示,18日至20日长江洞庭湖澧水和沅江、鄂东四水、滁河等水系将有大到暴雨,21日至23日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沱江以及汉江上游仍有较强降雨过程,淮河流域上游、南部山区等地未来3天有大到暴雨,太湖流域维持小到中雨。当前长江上游2号洪峰大流量持续汇入三峡水库,淮河王家坝水位预计缓慢上涨、不排除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的可能,太湖水位高位波动缓涨。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会商中强调,一要重点盯紧三峡工程调度。针对三峡水库持续大流量入库,区间清江、洞庭湖水系将出现较大流量,长江中游莲花塘至汉口江段及洞庭湖水位高位止落复涨,莲花塘站和洞庭湖区可能超过保证水位的态势,要着眼防洪大局,精细调度三峡水库水位维持在合理区间。充分挖掘三峡至莲花塘区间骨干水库拦洪削峰以及城陵矶附近江段和洞庭湖区洲滩民垸行蓄洪水的潜力,蓄滞洪区提前做好运用准备。要切实做好堤防巡查防守,做到险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二要做好淮河洪水防御工作。淮河流域洪水成因复杂,预报难度大。要加强雨水情监测,立足于最不利情况,督促地方提前做好蓄滞洪区分洪运用准备,落实人员转移安置措施,将各项防范措施做细做实。
三要继续加大太湖流域洪水外排力度。太湖水位当前处于超保状态,河道、堤防、泵闸等工程持续高水位出险风险加大,要继续运用太浦闸等水利枢纽和沿长江北排、沿杭州湾南排工程加快洪水外排,尽快降低太湖及周边河网水位,抓好环湖大堤、主要行洪通道、重点工程等的巡查防守,保障工程防洪安全。
数字 7月以来洪涝灾害已致 2385.7万人次受灾
记者19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7月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24省(区、市)2385.7万人次受灾,31人死亡失踪,203.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7月以来,洪涝灾害已造成1.6万间房屋倒塌,15.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7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43.9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紧急转移安置人次上升53.6%,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82%、78.3%、5.9%。(本栏稿件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