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大李玉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我市另有4名个人和3个集体获表彰
2021-02-26 09:28:29 来源:《长春日报》
本报讯(记者 陈丽雅 杨洪伦)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市5名个人和3个集体获表彰。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净月高新区精诚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刘启芳,双阳区齐家镇广生村党总支书记韩大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兵,通榆县边昭镇政府副镇长(挂职),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吉林大学科技扶贫小分队队长崔金虎等4人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村委会、榆树市水利局等3个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李玉手里紧紧握着证书,难掩激动的心情:“食用菌必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当代‘蘑菇人’,我决心沿着这条道路努力奋斗、不断创新,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李玉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是“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更是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的成功探路者。
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小木耳”成了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培训中心考察,点赞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这正是李玉团队对口科技帮扶的成果。
2017年,吉林农业大学与柞水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全面助力柞水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李玉院士的带领下,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在当地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社川河流域木耳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县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李玉院士团队在柞水开展木耳产业管理和菌包生产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户和技术人员千余人次,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柞水木耳现已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特色产品向全球推介。李玉院士团队还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
在科技成果应用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李玉院士团队探索出了“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扶贫模式。2012年以来,李玉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