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选登——母亲的“年”

2018-03-14 10:35:07  来源:马明

       我是个公认的工作狂。尽管工作单位请假与工资、奖金无关,但一年到头,哪怕患不重感冒也要支撑着去上班,总觉得单位少不了我。

       快过年了,要陪独自生活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过年,我破天荒地请了一天假,巴不得一步迈到百里之外的母亲身边——帮她包冻饺子、杀鸡、剁鹅、熬皮冻……让她尽享忙年之乐。因为我知道,我和妻子、孩子的陪伴加上那些林林总总的年俗,才是母亲最渴盼的“年味儿”。
       停好车,提着大包小包,兴奋得心砰砰乱跳,敲响了母亲的家门。还没等我敲门的手放下,门悄悄地开了一道缝儿,一股暖流瞬间扑面而来。几个月未见的母亲虽略显苍老,但满脸皱纹里却蹦跳着欢喜、幸福与满足。
       “哎呀,大儿子,你们咋回来这么早?”
       “请假了,妈,早点儿回来,帮您办办年”。
       “不用不用,我都准备差不多了”。一辈子要强不让我们干活的母亲还是那句话。
       放下行李,脱掉棉衣,挽起袖子,根据以往的经验,看到“缓”在水里的鸡、鱼、肉,我说“妈,杀鸡、剁鹅、收拾鱼,儿子先干啥?”
       一直在厨房剁芹菜馅儿的母亲说:“没啥忙的,大鹅我花钱找人剁了,鸡、鱼啥的明天收拾就行了,你们都歇着吧”。
       “好,那咱就先包冻饺子。”我抢过母亲手里的菜刀,剁起了饺子馅。一边剁,一边跟舍不得离开厨房,其实是离不开儿子的母亲聊天儿,聊着三叔二大爷五姨夫六姨妈,时不时地把笑声送进客厅,送给跃跃欲试准备包饺子的妻子和女儿,她们时不时跑出来瞅两眼。
       拌馅儿、和面,揪“剂子”、擀皮……妻子、女儿全家齐上阵,在一声又一声工作咋样、学习咋样、过得咋样的询问与回答声中,在一阵儿又一阵儿的欢声笑语中,一盖帘儿又一盖帘儿被女儿摆成心形的饺子端到屋外,冻成一个又一个“银元宝”,静静地等待年的到来,去完成传统的“过年吃饺子”的历史使命。
       包完饺子,完成这个重头戏,洗手、拿手机、玩游戏、看新闻……我和妻子、女儿很快又进入往日的“休闲时光”。母亲喝了口水,看着我们笑了笑,转身安静地走进了厨房。我知道母亲一定又去忙了,心里真想去帮忙,可也真的不想动弹。不知过了多久,我放下手机,悄悄走到厨房门口,看到母亲正用菜刀费劲儿地刮着大小不一,一块又一块猪肉皮上的肥油。
       “妈,又要给我们熬皮冻了?”
       “嗯,妈又学了些熬皮冻的技巧,给你们露两手”。
       “妈,您想吃我去买两块得了,您就别费这劲儿了”。
       母亲停一下手,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儿子,这是妈攒了半年的好肉皮,妈给你们熬,妈熬的皮冻跟市场上卖的保准不一个味儿”。
       我的脸红了一下,为自己的“失言”感到懊悔。那一刻,我瞬间读懂了母亲的眼神,读懂了母亲的心。
       母亲让我回房间歇着,自己在厨房里静静地煮肉皮熬皮冻。不知过了多久,浓浓的肉香弥漫开来。后来,母亲一直没有离开厨房,直到吃晚时桌上多了一道与冰天雪地完美契合的特色菜——蒜泥皮冻。夹一块放在嘴里,筋道、凉爽、顺滑。懂事的女儿一块接一块地吃着,还不时用大拇指给奶奶点个“赞”。看着我们抢着吃(多数皮冻要留到过年的时候招待客人用),母亲便笑得合不拢嘴,一边吃饭,一边享受着似乎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
        晚上,我们又忙乎着包了一些酸菜馅的饺子冻上。这是母亲的习惯,不管吃得了吃不了,各种馅儿的饺子都要包一些,这样的年她才感到心满意足。
       在母亲疲累的鼾声中我们迎来了狗年除夕的早晨。尽管我们起床时尽量轻手轻脚,还是惊醒了母亲。母亲醒了第一句话就是“儿子,昨天晚上我把浆糊打好了,你找时间把对联、福字贴上吧。别忘了,仓房的福字要倒着贴啊。上下联别贴反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贴反了让人笑话。”母亲的叮嘱让我的心里一阵翻腾。真是这样,这些重要仪式若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里打了折扣,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但说句心里话,每年贴对联,特别是给仓房贴对联真是我最不情愿的事儿。仓房离住的屋子有一定距离,在这滴水成冰的季节,在屋里给对联刷浆糊,拿到仓房就快冻硬了,不好贴。在仓房前刷浆糊也不行,一刷子下去立刻变冰冻煎饼。加上寒风刺骨,手都冻得要失去知觉了。
       可母亲安排了,就一定要做好。我不贴,还能让母亲贴吗?于是,我全副武装,先把自己包裹严了,以防感冒。在屋内几刷子把浆糊刷好,快步小跑到仓房门前,瞬间贴好上联,再跑回来刷浆糊,跑过去贴好下联,又以同样速度贴好横批,贴好福字,一个红彤彤的小门脸就诞生了。屋门的对联是母亲选的,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共迎新时代”,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同唱盛世歌”。作为一名社区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员,看到这幅对联心里真的是暖暖的。母亲,您真是太懂儿子的心了!
       简单地吃过早餐,母亲要我跟她一起去买青菜。我说,“妈啊,您咋不提前买啊,今天买多贵啊?”母亲答,“贵也要今天买,让你们吃个新鲜。”一辈子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母亲就是这么办年的。
       来到大市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种蔬菜,特别是蘸酱菜果然贵了很多。母亲问我想吃啥,问妻子和女儿都喜欢吃啥,“过年了,想吃啥咱就买啥。”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往菜篮子里拣贵得不得了的各类蔬菜,几百块钱一会儿就变成了一篮子绿色植物,一篮子装满希望和蓬勃的年。
       我没有开车,两公里多的路,我搀着母亲一边走一边说着工作的体会、生活的感受,说着家里家外的人情世故,说着衣食住行和长时间不能陪伴的心情……有时母亲看看我,有时我看看母亲,却都马上回避对方的目光,尽力抑制着各自的感情,谁都没有让思念的泪水流下来。多少年来,母亲总是说,“你工作忙,妈能照顾自己,你把工作干好了就是对妈最大的孝敬”。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承担了社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天南海北地跑,去企业、进社区、下农村……按惯例每月回家探亲变成了一季度还没见上面。为让母亲安心,我经常用微信将宣讲图片和视频发给她看,母亲则拿去四处炫耀,赢得了亲戚、朋友,老哥们儿、老姐们儿的羡慕和夸赞。母亲说,这是她的精神食粮,她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路很长,在我和母亲的脚下却变短了。似乎好些话都还没说,家就到了。一字排开的各家屋门和各家仓房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福字和五颜六色的挂帘,带给人无比的喜庆和愉悦。
       我说:“妈啊,今天早上您老人家让我贴对联我还满肚子的不情愿呢,这一看这对联福字啥的真的不是可有可无,这过年的感觉真是不一样。”
       母亲笑了笑说,“儿子,这年啊,是咱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过年就该有过年的样儿,就要有过年的味儿,到啥时候这年味儿咱都不能给过没了!”
       母亲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啊,现在多少人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其实不是年味本身淡了,而是我们的多元化需求把年味儿变淡了。优秀的年俗文化从我们忙年和过年的过程中淡出得越多,年味儿也随之越淡。如果我们把拿手机玩游戏的时间用来包包饺子、贴贴对联、熬熬皮冻儿、唠唠家常……这年味儿还会淡吗?
       从我发直的目光中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一边用钥匙开门,一边指着浆糊还没干透的对联说,“儿子,这才叫过年呢。”
       我说,“是啊,妈,这年咱就该这么过。过年时有个红红火火好心情,一年更比一年好。”
 

官方微博
友情链接  

长春晚报 | 长春新闻网 | 长春文明网